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 买家捡漏了1个多亿!法拍房的套路真野啊

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 买家捡漏了1个多亿!法拍房的套路真野啊

另一方面,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原任的吴凌华变更为现任的颜华。据了解,颜华历任盈环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EDRC 主管及上海维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售后负责人,现任上海世茂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第十届董事会董事长等职。

法拍房之惊天大捡漏。

最近的法拍房圈子,上映了一部“悬疑片”。

主角来自于安徽合肥高新区,是一座厂房。

该厂房共计6层,总建筑面积9550.64㎡,市场评估价约1.3亿元。

至此,一切看上去都平平无奇,正如一部精彩的悬疑片总以平淡的叙事开篇,然后猛得一声惊雷……

不正常的点来了。

前两天,这座法拍厂房正式上线挂牌,其中的条件限制处处都透露出一股诡异——

起拍价:1元。

嗯,

估值1亿多的资产,居然1块钱起价开拍。

如果说刑拍房1元起拍符合相关法拍房拍卖流程,那么好吧,这套厂房确实是刑事案件涉案财物。

镜头再往前推进,聚焦到每次加价幅度:

0.01元。

是的,你没有看错。

这套厂房的每一次竞价只能加价0.01元。

咱们以中小学数学知识,简单做一些分析。

根据法拍延时周期为5分钟/次,由于标的物价值远大于1元,我们假设每个10秒有人竞价。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数学模型:

标的物起始价为1元,每隔10秒钟涨价0.01元。

如此,

1分钟会涨价0.06元,1小时会涨价3.6元,1天会涨价86.4元……

大概在3100年后,这套厂房能被拍到1个亿的价格。

这就是最诡异之处,

你以为这是一次价格没有上限的自由拍卖。

实际上,这套厂房上限价格已经被限制得死死的。

这并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价高者得的法拍,而是一场精心设计好的拍卖。

镜头再往前推,拍卖开始。

一次,两次,三次……此次拍卖经过了31943次竞拍,其激烈程度绝对可以去申请一次吉尼斯纪录。

通过这张图,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每一次的加价均是0.01元。

最终,

此标的以1.8万余元的价格成功成交。

而竞拍人要付出的,除了在座都能支付得起的1.8万多人民币外,只需要拼手速拼耐心。

以1.8万的价格拍下这套涉及刑事案件的厂房,到底能赚多少钱?

有人说,这套厂房成分很复杂。

可能会有各种抵押、并未腾空等等各种情况,因此法院才设置了这么神奇的拍卖条件。

说白了,意思就是虽然厂房市场估值一个多亿,但卖不卖得出去还是一回事。

我仔细查了下法拍房的信息,得到几个结论:

第一、无抵押(买受人交清价款后法院负责解除全部抵押)。

第二、有租赁,未腾空。

租赁期限终止于2027年3月5日止,目前租金已交至2024年4月4日。

第三、物业费水电费问题。

物业欠、水、电费、燃气等欠费为不详,如有,需买受人承担。

总得来看,问题不大。

即使厂房实际市场价没有1.3亿,那么再除去以上成本之后,咱们保守保守再保守地估计——

这个竞得厂房的幸运儿,赚个几千万也是轻轻松松。

按理来说,如此一场被精心设计的法拍,那么最终成交的得主自然是不可能随机的。

但是我们调转镜头,聚焦到保证金上:

0.02元。

只要你缴纳两分钱,就能参与这次拍卖。

而此次参与拍卖的人数高达:

140人。

一场140人参与的盛大拍卖,大家轰轰烈烈地来,最终决出了一位幸运儿。

似乎,除了玄学,无法用其它理论解释。

踏雪无痕,至此已成艺术。

谁在这场法拍中受伤了?

当这场盛大的法拍结束后,外界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寻找那位幸运儿。

反观,是谁在这场竞拍次数高达3万多次的战役中受了伤,似乎无人关心。

我觉得大家的方向可能错了。

以悬疑片的视角,受害人的所有要素的排列组合的结果就是躲在幕后的面具人。

所以,咱们真得看看到底是谁受伤了。

首先,是浮在水面的债权人。

据悉,该厂房的主人有一位债主,欠了高达3000多万的债。

如果这座厂房仅能卖出万把块钱,同时考虑到厂房还是涉及刑事案件的财务,那么该厂房的主人大概率自身难保——

3000多万很有可能就打水漂了。

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该名债权人发动了亲友团参与法拍,想要把竞拍价抬高一些。

由于竞拍不能自定义加价,这种做法于事无补。

我们可以得知,

这1.8万余已经是人为抬价的结果,否则价格只会更低。

此外,据一位知情者的消息,这座厂房的主人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落网,目前案件在北京审理。

当然,该说法还未经法院系统确认。

此外,咱们已经挖掘不到更深的线索。

但从以上得知先的信息来看,债权人恐怕只是无端遭难。

再深入一些看。

有没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时间拉回到上个世纪90年代,正值国企改革的热潮。

虽说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国企市场化,摆脱不能盈利的困境,但在国企改革的热潮之下不免会出现一些灰色地带。

比如,当时的连云港有很多厂子都以“三个三分之一”的卖法卖出。

什么叫“三个三分之一”?

厂领导收购便宜三分之一;

一次性付款再便宜三分之一;

把厂子按三分之一的价格抵押给银行。

恰好可以用这笔抵押给银行的钱拿下厂子。

再比如,

2005年底,通钢集团“空手套白狼事件”。

资产240多亿的通钢集团,在资产评估时仅评估成18亿元,其中3座炼钢的高炉、以及大修资金都没有计入评估价中。

买方仅需出资8亿,就能拿下这个资产庞大的集团,并且最终还以欠条形式先拿下通钢,后续只需要以通钢集团赚的钱就能把欠条还上。

当然,随着时代文明的进步,现在早已不是从前个“粗放式”的社会,各种流程和制度都比过去更完善。

但仍然有两个疑点很难解释。

疑点一:离奇的拍卖条件。

如果说,0.01元的加价幅度设置是工作人员的疏忽,那么0.02元的保证金又如何解释?

一个巧合可以看作是疏忽产生的漏洞,两个巧合就不能是巧合那么简单。

疑点二:神秘的陌生来电。

此次拍卖过程中,曾有一名竞拍人接到了陌生来电。

来电方希望竞拍人不要继续加价,同时可以给其一笔费用。

由于竞拍是一件相当私人的事情,竞拍人的信息都是受到保护的,但居然有人能够精准定位到竞拍人的电话……这事细思极恐。

随着越来越多的疑点出现,这场法拍似乎真成了今年房产圈的疑案。

后续的操作同样很骚。

随着成交价定格在1.8万元,所有的正常流程已全部走完,那么这场法拍本该就此结束,接下来就是买卖双方私底下的一些事儿了。

不过,随着事情的发酵,法院亲自出马表态——

想捡漏是不可能的。

根据拍卖平台工作人员的消息,此次拍卖订单已经被撤销了,并且会对此次法拍进行核实调查。

同时,此次拍卖订单的信息也彻底在平台中消失。

虽说如此操作下,法院有悔拍的嫌疑,不过这个操作还是有一定依据作为支撑的:

一、债权人对拍卖结果存在异议,拍卖结果可能被取消。

厂房拍卖取得的相关款项需要偿还给相关的债权人,如果债权人认为拍卖结果与评估报告或拍卖保留价严重不符,可以对拍卖结果提出异议。那么,相关的拍卖结果存在被取消的可能。

据说,债权人一家在法拍结束后立马向法院反映情况了。

二、舆论的声音很大。

现在不比当年,信息传播得相当快。

原本可能是一次不起眼的法拍,但经过一次次的传播和发酵后,关注度会呈几何倍数暴增。

而法拍当中的疑点也会一次次被网友们拿出来讨论,所以此次法拍务必要调查清楚,平息舆论的声音。

三、法拍房关系甚大。

法拍房的一头是法院、法拍平台,关系着社会公信力;

另一头更是连接着以银行为核心构建的金融系统。

法拍房的成分相当复杂,可能会存在贷款、抵押,如果以极低的价格贱卖法拍资产可能会出现坏账的情况。

所以,若是放任此次的法拍,不做清楚调查,那么一旦这个口子开了,或许会出现更多加价幅度0.01元的法拍房。

而当下,正是银行的关键时期。

贷款利率不断下调,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银行的赚钱能力大不如从前;

法拍房数量暴增——

2023年,全国法拍房同比增加了36.5%,住宅类法拍房增加了43%。

2024年上半年,全国法拍房挂拍量为32.62万套,同比增长了77.76%。

近两年,各大银行如履薄冰。

一边是日益剧增的法拍房挂牌量,若是另一边再碰上这些法拍房被疯狂贱卖,那么系统性金融风险就不远了。

所以,与咱们在线吃瓜的相比,站在风口浪尖上的银行更紧张。

咱们就静静地等候一份调查报告好了。

最后,我想说:

对于法拍的捡漏,你可别上头。

首先,随着法拍程度的完善和透明化程度提高,你想捡个大漏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而为了捡个小便宜,还要冒着法拍房背后的各种风险,似乎也不太必要。

咱们可以把视角更多的关注到房子的价值上全国前10正规配资公司,比如地段、租售比、品质等等方面。